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2005年深圳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至今连续六届获此殊荣。目前深圳市正在全力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有序 “圳”在行动】
深圳每年开展“关爱行动”,传播爱心故事;倡导“德者有得”,激励各类善行义举;积极推进“志愿者之城”建设,每天可供市民在线报名参与的志愿者服务项目达 项。
深圳积极打造“法治先行示范城市”,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共有 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 家律师事务所、 万名律师。遵法守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1)请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经验。
【法治有力 呵护鹏城】
立法实践 |
条文摘选 |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
加强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工作,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权威。 |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
规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 |
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2)请结合上表,说说深圳是如何通过法治建设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
【青春有约 聚力前行】
“网络文明传播”是“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一项重要指标。深圳创建文明城市,离不开青春的你。
(3)请以一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身份设计一个宣传活动,通过网络将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广泛宣传。
安徽广德县大学生村官卢志龙,一出生左手就没有小臂,生活的磨难锻造了他不言放弃、坚韧不拔的品格。上学期间,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一直保持着较为出色的学习成绩。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农村成为一名村官。工作后把农村当成自己的家,把农民当成自己的父母,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参与创办以广德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贫困助学基金会“壹苗基金”,为许多贫困的农家学子送去温暖。2015年1月,卢志龙荣登“中国好人榜”。
独臂撑起爱心,朴素展现光华。见贤而思齐,卢志龙的经历对我们成长成才有哪些人生启示?
3月15日,两会胜利闭幕,两会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做出的每项决策都将影响中国这艘“巨轮”的走向,也会改变着身处“巨轮”上的每一位乘客。请仔细观察所给新闻图片《这些民生“红包”为你解忧》,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民生之“忧”反映出我国当前怎样的国情?
(2)这些民生“红包”让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怎样的认识?
(3)党和政府应怎样实现这些民生“红包”?
(4)这些民生“红包”的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大力加强亚太伙伴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创新和改革步伐;共同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亚太区域内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都将助益良多。期待本次会议能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请你根据材料提炼出思品课程所学的观点?
维权路上,有这样一群身影——年事已高的老爷爷们,为了更多人权益不受侵害,奔波了一年又一年;维权路上,虽然艰难,但他们不屈不挠追求公平正义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他就是获得2015年“3.15特别贡献奖”的爷爷维权团(18位老人)。
18位老人在重庆市垫江县组成的义务维权工作站,爷爷们一直坚持公益、义务维权。自2001年以来,多次独立完成维权调查,为消费者挽回上千万元的经济损失。爷爷维权团先后独立调查了农村电网改造乱收费、长途公交车违规涨价、自来水擅自提前涨价等重大维权事件。在为消费者代理诉讼的志愿服务中,74岁的赵守钟老人义务为消费者出庭的案子达55件,胜诉率在88%以上,调解消费纠纷400多件。
(1)善于探究学习的你,从爷爷维权团的行为中学到了哪些正能量?
(2)聪明的你,如何在消费中炼就一双“慧眼”?
【加强安全防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材料一:我国未成年人人身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每年约有5.5万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溺水、交通事故是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教育部统计,农村地区非正常死亡学生占总数近80%。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取消了“敢于斗争”“见义勇为”。
材料二:2015年2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显示,49.2﹪的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内遭遇过意外伤害;39.8﹪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等等。请问:
(1)为什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
(2)为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请列举你的学校存在的威胁同学自身安全的隐患。
(4)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