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祖国大陆。这首诗歌《望大陆》,情深意切,表达了身处台湾的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中国历史》
材料三: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1)材料一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至少列举四个史实)。
(3)根据材料三回答: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材料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材料三: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的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 (2+2分)
(2) 材料二是荆轲在易水边辞别燕太子时唱的,但荆轲刺秦王这并没有能阻止秦统一的步伐.秦最终统一六国是在什么时间?何人所为?(1+1分)
(3)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在北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
(4)材料三说的历史上哪件事?除此而外,秦还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举二例.(1+2分)
掌握朝代的更替是了解历史发展线索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称商朝为殷朝. 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请回答:
(1)在我国历史上,商朝是在灭了哪个朝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分)
(2)商朝灭亡后,我国进入什么时期?这时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什么制度?有何作用?(1+1+2分)
(3)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谁说的?请你说出他变法的主要内容.(至少两点).(2+2分)
(4)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我国什么社会形成了?(1分)
阅读下列材料(计8分):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
(2)秦皇的最伟大功绩是什么?(2)
(3)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吗?秦朝为巩固统一又采取哪些措施?
(4)秦皇采取的哪项措施产生了消极影响?
(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 逐 渐 显 露 出 来 ,洋 务 派 逐 渐 认 识 到 ,国 家“必 先 富 而 后 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 分洋商之利”。到 90 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 20 多个。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1)请举例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名称(列举一例),(1 分))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目的(1 分)和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三个条约的哪一条款?
(3)对于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你有哪些感慨?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说说我们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哪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