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雨燕是北京地区典型的候鸟,每年7月中下旬,它们离开北京开始迁徙,于次年4月中上旬返回北京。读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雨燕飞行路径跨越了_____。(单项选择)
①东、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
③中、高纬度
④亚、非两洲
A. |
①③ |
B. |
②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2)雨燕迁徙途中经过世界最大的半岛①_____,这里的气候相比北京更加_____(选填“凉爽”“湿润”或“干燥”),写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
(3)“燕南飞”时,通辽市处于夏季,气候特点是_____。受气候等因素影响,通辽市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是_____。
(4)雨燕返回时,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景观,可能看到的是_____。(单项选择)
A. |
甲地冰雪覆盖,企鹅嬉戏 |
B. |
乙地沙漠广布,骆驼成群 |
C. |
丙地降水丰富,森林茂密 |
D. |
丁地雪峰连绵,河湖众多 |
(5)在北京进入初冬之时,雨燕到达了亚洲南部的丁地(如图1)越冬,原因是此时当地的气候能够促进昆虫的大量羽化,为雨燕提供充足的食物以补充能量。请在图2的A、B、C、D四幅图中,选出与丁地气候相符合的图_____(单项选择)。
读图“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甲洲出发,途经乙海东行,途中所经过A地的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如右上图所示,描述其气候特征:
。(要求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2分)
(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B到C地沿途自然景观呈现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分析其原因是。
(3)马可· 波罗返回时经过的E海域位于 洋,因该海域地处板块的
(交界或内部)地带,故地震频发。
(4)马可·波罗返回的途中,在F处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下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冻雨,出现了大冰灾 | B.当地传统民居是富有特色的高架屋 |
C.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在清真寺诵读《古兰经》 | D.许多热情奔放的黑人跳起草裙舞 |
读有关北美局部地区相关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
(1)数码①所在海洋的名称是洋。
(2)“北美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最可能是沿“北美局部地区地形图”中字母所在线条所作。
(3)请描述沿d线自西向东,北美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4)在“北美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出现在图中的部的沿海地区。因为这一地区处于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西风控制下的山地坡,且流经沿岸地区的暖流(海水水温高于周围海区,海水蒸发较强),进一步增加了沿岸地区空气(“气温、水汽含量、固体杂质、体积”四个词组中选填一个),所以降水丰富。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A,山脉B,平原C,盆地D,
(2)E省名称是,简称是。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地理事物的数字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
①缅甸②马六甲海峡
(2)B地主要的气候类型是;H地有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填国家名称)(3)、越南、缅甸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
(4)关于东南亚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寒带自然景观 | B.有著名的高山滑雪场 |
C.有著名的佛教景观 | D.秦姬陵是著名景点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对于AB分界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一月OO C等温线
②C所在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A________;D所在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B________。造成C、 D两地区熟制和种植粮食作物种类差别的主导原因是:C ______因素
③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以耕作业为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是:南方地区和D_________;以畜牧业为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的区域是青藏地区和E________。
④由D到C冬季的气温逐渐F,由此可以得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别特点是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