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I.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 NaOH 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查阅文献得知:① NaOH 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②乙醇密度为0.8g/mL;③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4)20℃时,用小烧杯称取2.0g NaOH 固体,加入50.0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20℃时, NaOH 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 NaOH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 NaOH

烧杯编号

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

溶解 NaOH 的质量/g

4:1

1.1

3:1

1.4

1:1

3.1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10.0mL相同浓度 HCl 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  、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氧气和臭氧是不是同种物质?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实验成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如果实验不成功,没有看到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答两条):
(2)小明同学在上这节课时因为身体上的原因,听讲不太好,老师讲的有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希望同学们给与解答:
①小明只记得老师说该反应是放出大量热的,想知道在这个实验中从哪方面或现象上能够了解到是放热的?
②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③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能使人致死,其原因是否相同,为什么?

为研究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中间有红墨水的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由此说明什么问题?

当走过大庆油田时,你发现长久不熄灭的巨大“火炬”,“火炬”产生的黑烟飘向空中。其实那是为处理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燃气而造成的。看到这一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请从能源和环境两个角度谈谈你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