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I.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 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查阅文献得知:① 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②乙醇密度为0.8g/mL;③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4)20℃时,用小烧杯称取2.0g 固体,加入50.0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20℃时, 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 。
烧杯编号 |
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 |
溶解 的质量/g |
① |
4:1 |
1.1 |
② |
3:1 |
1.4 |
③ |
1:1 |
3.1 |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10.0mL相同浓度 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 。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 、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H2O2溶液常用作的消毒剂。
(1)H2O2溶液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H2O2不稳定,易分解。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3%的H2O2溶液对不同金属进行腐蚀性实验,结果如下:
金属种类 |
不锈钢片 |
铝片 |
铜片 |
腐蚀速度(mg/h) |
0.001 |
0.010 |
0.404 |
下列金属制品用该溶液浸泡消毒时,最易被腐蚀的是 (填序号)。
A.不锈钢锅
B.铝盆
C.铜火锅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NaHCO3的用途之一是 。 |
B.NaHCO3的俗名是 。 |
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 (填"大"或"小")。
(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2)60℃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溶液从60℃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 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5.8%(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