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我国基于中科院团队开发的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制甲醇( )两项关键创新技术,建成年产“液态阳光”甲醇1440吨的装置。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运输的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转化利用,解决氢能储存和运输的安全难题等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乃至改善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1)该生产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提供44吨 利用上述流程生产甲醇,不考虑物质损耗,可产生 吨。
(4)该流程制备甲醇除对环境无污染、物质的循环利用外,还有的优点是 (答一点)。
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橙红色固体,它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1)重铬酸钾属于(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铬元素属于人体中的(填“微量元素”或“有害元素”);
(4)在加热条件下,重铬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2O74K2CrO4+2Cr2O3+3X↑,则X的化学式为。
(5)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用于检查是否酒后开车,是因为酒精与该溶液反应生成绿色的硫酸铬(铬元素显+3价),该检查仪器中的废液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写出硫酸铬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在某一温度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为℃。
(2)在t1℃~t2℃范围内,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4)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5)t3℃时,将30gA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至0.1%)。
(6)在室温时将A物质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量A未溶解,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完全溶解了,可能的原因是。
下表列出了人体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H |
C |
Na |
Cl |
O |
K |
Ca |
![]() |
![]() |
![]() |
![]() |
![]() |
![]() |
![]() |
(1)x=。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化学式为;19号元素形成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3)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病和发育不良。
(4)检验由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选用的试剂是(填化学式)和稀硝酸。
(5)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众多,如图表示碳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的转化过程:C(石墨)C(金刚石),
由此可得出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的“毒胶囊”中使用的明胶含有重铬酸钾(K2Cr2O7),其中的铬(Cr)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计算:
(1)重铬酸钾中钾、铬、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3)14.7g重铬酸钾中含铬元素的质量是g。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其性质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代号a所指仪器的名称是,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B中一会儿,未见其中变浑浊.李祥同学认为这是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干扰所致.你的解释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张华同学用烧瓶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后,向其中加入过量无色透明的M溶液组成C装置,振荡,发现烧瓶中的气球逐渐变大,且溶液始终无色透明,则M可能是(填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4)将A中药品换成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