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储备化学知识
①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②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 (填化学式);
③ (填表达的含义)。
(2)解答生活问题:
①蚊虫叮咬处,涂抹肥皂水,可减轻痛痒,这是因为肥皂水显 性;
②中国的水墨画一般用墨汁完成,比西方的油画容易保存,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在常温下 。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造成试管
底被穿通,留下圆形小孔。在老师的启发下。兴趣小组变废为宝,将细铜丝揉成小球垫在试
管底部,配上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和烧杯,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
示。
(1)若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在试管内的铜丝球上方应盛放块状__________ (填药品名
称。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
此装置制取氢气.在试管内的铜丝球上方应盛放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气体之前,都必须要捡查装置的气密性。写出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1)如果猜想a城里,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4)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其实验操作是:将气体通入装置,加热前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请你将操作步骤补充完整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②。
⑵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O2可用法收集(写出一种即可,下同)。该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气体。
⑶若按B→C→D→E顺序连接装置,制取O2并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b→c→e→d→,实验中C装置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⑷实验结束,应先撤离g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B、C两处酒精灯,则D中观察到的现象有:;。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3)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过程是、过滤、洗涤、干燥。如用下图装置收集O2,气体应从进入(填接口序号)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装置代号)。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所谓低
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指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导低碳理念、争做低碳
先锋”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态度。
(1)出行时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同。某班的50位师生准备同时出发去离校20千米的部队与官兵联谊,为低碳出行,他们选择了大巴作为出行工具(有关参数见下表)。则他们这次出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千克(已知每消耗1升汽油排放二氧化碳2.7千克)。而乘坐小汽车出行,每千米人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0.0 58千克。
(2)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即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可被人 类
利用的物质。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1:4的分子数比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条件下反应,
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物质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4 H2="X+2" H2 O,则X
的化学式为。
(3)有人测算,一棵树龄为5 0年的大树,其产生的生态价值高达十多万美元。树的生态价
值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外,还表现在。(请写出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