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改良而成,但在长期改良过程中丢失了约 的基因,使得产量和品质下降。我国科学家收集了黄淮海地区野生大豆,得到了耐盐碱、高产、高油等多种种质材料,建立起大豆种质库,让丢失的基因“回家”了。现利用获得的甲、乙、丙三株耐盐碱野生大豆与不耐盐碱的栽培大豆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下。回答问题:
组别 |
杂交组合 |
子代的性状表现 |
|
耐盐碱 |
不耐盐碱 |
||
Ⅰ |
不耐盐碱×不耐盐碱 |
|
|
Ⅱ |
耐盐碱(甲)×耐盐碱(乙) |
|
|
Ⅲ |
耐盐碱(丙)×不耐盐碱 |
|
? |
(1)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性状是一对_____。根据表中组别_____的实验结果,可推断_____为显性性状。
(2)若显性基因用 表示、隐性基因用 表示,则组别Ⅱ中子代耐盐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_____。
(3)组别Ⅲ的子代中既出现了耐盐碱植株,也出现了不耐盐碱植株,从理论上推断,这些不耐盐碱植株的数目为_____。
(4)用大豆种质库对栽培大豆进行性状改良,这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课上,同学们观察了鱼缸中的活鲫鱼,发现许多问题。他们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
(1)鲫鱼的体形是流线型,这有利于。
(2)鲫鱼的背部颜色深,腹面呈灰白色,这有利于:。
(3)鲫鱼摸起来感觉很滑,不容易被捉住,这是因为,这有利于。
(4)鲫鱼的口和鳃盖在不停地张合,这是鲫鱼在进行。
(5)鲫鱼的鳃呈鲜红色,这是因为鳃丝内有大量的,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而离开水时,鳃丝会粘在一起,鳃丝在水中展开的意义是。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 ]__ 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____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
(2)[ ]___ _内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和运输有机物的,它们属于。
(3)[ 2 ]和[ 4 ]是叶肉细胞属于组织。
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雄蕊A由、(填名称)组成,雌蕊B由、、(填名称)组成。产生花粉的是[ ];
(2)桃子是由图中的[ ]发育成而来;把桃核皮砸开,就露出了,它是由[ ]发育而来的;
(3)[⑨]内有将来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
下左图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请注明各标号的结构名称并填空。
(1)[1]是与种皮紧密结合不易分开。[5]是,遇到稀碘液往往变成蓝色,因为含有很多。
(2)[6][7][8][9]合称,是新植物的
如图是菜豆的种子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6]的功能有;[2]将来发育成。
(2)我们吃的豆瓣酱,主要取自图中的[ ]。
(3)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