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改良而成,但在长期改良过程中丢失了约 70 % 的基因,使得产量和品质下降。我国科学家收集了黄淮海地区野生大豆,得到了耐盐碱、高产、高油等多种种质材料,建立起大豆种质库,让丢失的基因“回家”了。现利用获得的甲、乙、丙三株耐盐碱野生大豆与不耐盐碱的栽培大豆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下。回答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的性状表现

耐盐碱

不耐盐碱

不耐盐碱×不耐盐碱

0

56

耐盐碱(甲)×耐盐碱(乙)

92

28

耐盐碱(丙)×不耐盐碱

60

(1)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性状是一对_____。根据表中组别_____的实验结果,可推断_____为显性性状。

(2)若显性基因用 D 表示、隐性基因用 d 表示,则组别Ⅱ中子代耐盐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_____。

(3)组别Ⅲ的子代中既出现了耐盐碱植株,也出现了不耐盐碱植株,从理论上推断,这些不耐盐碱植株的数目为_____。

(4)用大豆种质库对栽培大豆进行性状改良,这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理由是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几种常见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呼吸靠能够分泌粘液而湿润的________完成。从呼吸这一生理过程看,蚯蚓适于_________生活。
(2)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该器官的结构特点是由许多鳃丝构成,内含丰富的____。当水流过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3)鸟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以适应空中的飞翔生
活。

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类动物,请分析回答:

(1)上述动物能保持体温恒定的有__________(均填代号).
(2)C的身体覆盖有__________,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
(3)若根据体内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同在一组的动物有(用代码表示);。
(4)E的__________发达,能有力地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它的身体内有发达的__________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协助呼吸的作用.这类动物的身体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__________,体表被覆羽毛.
(5)图中动物适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有明显区别:如图中适于陆地生活的B能通过 进行呼吸;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A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需要借助 辅助呼吸;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E,有与肺相通的 辅助呼吸。
(6)A类它们的幼体生活在__________中,成体是水陆两栖生活.其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

如下图所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等。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3)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4)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受到DDT的污染,则体内DDT含量最低的生物是 ,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

小明学习了生物的特征之后,做了如下实验:把生长状况相同的两株小麦幼苗分别载种在甲、乙两个相同的花盆中。浇水时,只在甲花盆的左侧浇水,乙花盆的右侧浇水。几天后观察梁祝幼苗根的生长情况。
(1)小明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该实验说明了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根据“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回答问题:

(1)显微镜中起放大物像的是 [ ] 和[ ]
(2)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使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观察时,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像(填正或倒)。若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4)下面是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正确顺序是
①观察②对光③取镜和安放④整理实验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