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准备的电学器材如下:电源(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标有“ ”、定值电阻( )、开关、导线若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
①某同学_____开关,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线左侧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路连接出现的错误是__________。
②纠正错误后开始实验,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向_____(选填“左”或“右”)滑动,使电阻 两端电压由 逐渐增大到 ,读出所对应的电流值。其中第二次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_____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
1 |
2 |
3 |
U/V |
1.5 |
2 |
2.5 |
I/A |
0.15 |
△ |
0.25 |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_____比。
④善于预习的小辉,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同学所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_____ 。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①将 的定值电阻接入A、B两点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电压表示数为 ,读出电流表示数。
②接下来用 的电阻替换 的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使电压表示数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时,读出电流表示数。
③将实验器材中_____(选填“ ”或“ ”)定值电阻接入 两点间,无论怎样移动滑片 都无法完成实验。
有些物理量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为了研究不同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ρ丙,及其内部粒子排列的模型如图所示。
.①根据以上信息,关于物质的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的关系,小伟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张从其他资料中查到了与上述情况不符的实例,与小伟一起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合理的选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物理量都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无关
B.物质的密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C.由少数研究对象归纳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意义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半导体制冷
半导体材料有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两种,除了可以用于各种电子元器件外,还可以用作制冷材料,如图是一个半导体制冷单元的原理图,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上端和铜片A连接,下端分别和铜片B连接后接到直流电源的两端,此时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N型半导体经A流向P型半导体,铜片A会从空气吸收热量,铜片B会向空气放出热量,反之,改变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方向,使电流方向从P型半导体经A流向N型半导体,这时,铜片A会从空气放出热量,铜片B会向空气吸收热量,由于单个制冷单元制冷量很小,为了满足实际需要,需要多个制冷单元同时工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若要使一个电冰箱箱内的温度下降,铜片A置于电冰箱___________________,铜片B置于电冰箱___________________(前两空选填“箱内”.“箱外”),这就是半导体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若将图中电源换成交流电源,此时电冰箱能否正常制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图中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位置互换,其他条件不变,则铜片A上表面空气温度将。若将图中电源正负极互换,其他条件不变,则铜片B表面空气的温度将。
(1)小球沿斜面滚下,试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的拉力,画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每图2分,计4分)
(3)请你指出下图测量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每空2分,计6分)
A:;B:;
C:.
某兴趣小组进行电学实验,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电路中某个元件的“I-U”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求:
(1)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之比。
(2)在乙坐标系中画出另一个元件的I-U图像。
(3)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4)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右端移到左端的过程中,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变化情况是()
A.先变大后变小 | B.变小 | C.先变小后变大 | D.变大 |
利用一根吸管制作一个简易密度计.
(1)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应在吸管的(上端/下端)塞入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闭起来.若将它放入液体中后不能竖直漂浮,请提出改进做法.
(2)这根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它露出液面部分的长度(越长/越短/不变),受到的浮力大小(变大/变小/不变)
(3)通过正确计算,在吸管上标出对应的刻度线,便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吸管密度计.下列四种刻度的标示合理的是()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如何使简易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如0.9、1.0)之间的距离大一些?
写出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