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示实验和溶解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A. |
若a是 ,则③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B. |
若a是 ,则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2% |
C. |
若a是 ,则③到④溶液由不饱和转化为饱和 |
D. |
实验证明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溶质的量和溶剂种类有关 |
如图所示,当打开分液漏斗上的活塞让水滴入大试管中,可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U形管中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②烧杯中的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则大试管中的固体M和烧杯中的饱和溶液N可能是()
A. | M是 ,N是 溶液 |
B. | M是 ,N是 溶液 |
C. | M是 ,N是 溶液 |
D. | M是 ,N是 溶液 |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水中,有化学反应发生,但无沉淀生成,也无气体放出,且溶液为无色的一组是( )
A. | B. | ||
C. | D. |
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
A. | 只有银 | B. | 仅有银和铁 | C. | 可能含有镁 | D. | 一定有银、铁和镁 |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红磷燃烧一停止立即打开弹簧夹 |
B. |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C. | 该实验可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D. | 将红磷换成硫粉,瓶中的水换成浓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也能得出相同结论 |
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