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提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中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科学家们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实现这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
B. |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
C.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D. |
该反应可以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方向 |
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B.金属R可能是铝 |
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 B.金刚石 | C.氯化钠 | D.黄金 |
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以下性质和用途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钨的熔点高﹣﹣﹣可作保险丝 |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
C.金刚石坚硬﹣﹣用于裁玻璃 | D.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 |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塑料袋 |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 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