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权威期刊《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四川成都籍中科大年轻博士曹原。下面让我们一起重走“超导材料”发现的神奇之路。请回答相关问题。
(1)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经过无数次实验确认;汞在温度接近﹣273℃时几乎处于“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汞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导电的原因是含有自由移动的 。
(2)1980年有人发现了铜氧化合物的“超导电性”,将温度提高到约为﹣140℃。 为其代表之一,其中 为+1价,О为﹣2价,则 为 价。
(3)2017年曹原团队发现了石墨烯中的非规“超导电性”,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如图,黑球代表碳原子)。
①曹原推测,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若彼此之间发生轻微偏移时,有可能产生超导现象,经过不懈努力,困扰世界107年的常温超导难题,终于被曹原团队突破!石墨烯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轻微偏移时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②曹原小时候就喜欢动手研究,在家里弄了个实验室,曾经把银放入稀硝酸中,自己“合成”实验所需硝酸银。该实验是否产生了氢气? (填“是”或“否”),原因是 。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用自己的科技之梦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①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②生活中铝制器皿在空气中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将一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铁钉表面看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镁条是银白色固体,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氧化镁)。镁的密度是1.7g/cm3,熔点是648.8℃,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上述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镁条的物理性质的有(任写一点,下同);
(2)属于镁条的化学性质的有;
(3)可判断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0哈尔滨).53. 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点燃蜡烛,使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⑴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的(填“左”或“右”)盘_______逐渐下沉。
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
在如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天平不在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