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加碘可有效补充人体碘元素,所加物质一般为 。 和 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
4.6 |
8.1 |
12.6 |
18.3 |
24.8 |
32.3 |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温度对 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大 |
B. |
在30℃时,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饱和溶液 |
C. |
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 |
D. |
将等质量4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析出晶体质量更大 |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室内插花,满屋花香,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变化 |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
D.湿衣服放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理解为
A.单质 | B.分子 | C.元素 | D.原子 |
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 B.2H | C.Fe | D.N2 |
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PM2.5 | B.CO2 | C.NO2 | D.SO2 |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发生的变化
A.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 B.有新物质生成 |
C.只是分子本身由大变小 |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