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
B. |
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
C. |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 |
D. |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将少量白磷浸没在盛有水的密闭广口瓶中保存 |
B.把刚取用试剂的滴管直接插在试管架上 |
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约三分之一处 |
D.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发出蓝紫色火焰 |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放出热量 |
D.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下面摘录了某些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描述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A.将带有铜绿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
B.镁条在氧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强光,同时生成黑色固体 |
C.点燃一氧化碳气体,看到蓝紫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
D.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
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