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牢牢守住____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
A. |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
B. |
保障国家政治安全 |
C. |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D.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2010年11月12日,在广州开幕的第十六届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亚洲各国文化展现魅力、相互交融的盛宴。盛开的“木棉花”、雄浑的出海号角、极富中国传统节日韵味的点火仪式……令亚洲为之惊艳。这表明
A.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 B.中华文化正在统领亚洲文化 |
C.中华文化仍然具有时代生命力 | D.中外文化相辅相成相互替代 |
2010年的北京两会,来自我市的全国人大代表钟焕清,他提交了“加快茂名三条高铁建设,推动粤西经济发展”的提案。该提案得到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和人大代表们的广泛关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代表有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 B.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人大代表为了人民 |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D.建议权是钟代表最根本的权利 |
对漫画《回归》分析正确的是
A.我国的环境形势严峻,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 |
B.小鸟已失去了在大自然的生存能力 |
C.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D.应停止一切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行为,集中力量治理环境 |
《新快报》2007年6月19日报道:《94岁老人坚持上街摆摊 只为证明仍能自立》。河南焦作的一位老人,家境并不算贫穷,摆摊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仍能独立生活。老人喜欢出去走走,接触外界,喜欢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对此,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老人摆地摊是一种自立自强的表现 |
B.老人摆地摊是要摆脱依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
C.老人上街摆摊,是因为无儿无女,只能靠自己 |
D.老人具有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
世界著名的盲聋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世界里。在老师的帮助下,坚强的海伦学会了说话、读书,通晓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成为著名作家。她还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这说明()
A.自强者能积极进取,不断超越自己 |
B.经历苦难的磨砺能让人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
C.只有出生于苦难当中,人才能学会自立 |
D.只有残疾人才能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