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电源电压为 恒定不变,电流表选用“ ”量程,电压表选用“ ”量程,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有示数,原因是 ;经分析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一根导线连接成正确的电路;
(3)小玲连接好正确电路后,在AB间分别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 ,测量了五组实验数据,其中第2组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A;测得的其他四组数据如表所示,小玲检查后发现有一组数据存在错误,导致出错的原因是 。
实验组次 |
1 |
2 |
3 |
4 |
5 |
电阻 |
5 |
10 |
15 |
25 |
30 |
电流 |
0.6 |
1 |
0.12 |
0.1 |
(4)小玲根据正确的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5)以上实验控制AB间的电压为 V不变,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可靠,小玲想继续保持此电压不变再多测几组数据,请计算AB间允许接入电阻 的阻值范围是 Ω。
现给你: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0,电流表,单刀双掷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1)请设计一个测量未知电阻Rx的电路图,并画在虚线框内。
(2)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A.对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与a接触,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I1;
B.将开关S与b接触,;
C.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3)用测量所得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符号表示出待测电阻Rx= 。
小阳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填“上”或“下”)调整;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
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
(2)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如图(1)所示,则m1= __________ g;
(3)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如图(2)所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为V,则V= __________ cm3;
(4)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110g;
(5)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如图是某种物质理想的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该固体物质是一种。
(2)像这样的物质还有,等等。
(3)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态,固液共存时间为分钟。
(4)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