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
B. |
“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
C. |
“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
D. |
“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
B. |
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
C. |
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
D. |
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
(3)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王恽(yùn)(元)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情趣?
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结句劝故人“读了《离骚》去”有何意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浣 溪 沙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感怀
(明) 沈宜修
犹见寒梅枝上小。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
(1)上片词人写“烦恼”无端而生,实则有因,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最后两句中“空自”和“依旧”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绝句
王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8.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9.诗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题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