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A. |
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
B. |
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 |
C. |
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
D. |
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
1851年和l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革命的力量 | B.革命的指导思想 | C.革命的目标 | D.革命的手段 |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世界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通过各种方式纪念辛亥革命、缅怀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
A.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的具有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 |
B.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通过武装起义开启了反清的新时代 |
C.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在“共和革命百年”即将到来之际,著名学者杨天树在《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选举了临时大总统和参议院 |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歌》,歌词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从歌词含义,并结合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亚洲国家史实,可知在亚洲中国最早
A.走上宪政之路 | B.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 |
C.全面接受西方文化 |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态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