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 |
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
B. |
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
C. |
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
D. |
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
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 | B.实行科举制 |
C.整顿吏治 | D.汉化政策 |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由此可见,司马迁评价商鞅的标准是()
A.人的品行和个人的好恶 | B.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
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 D.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 |
下图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措施实行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商业交换,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
B.方便百姓生活,有助手工生产发展 |
C.方便物品衡量,有利国家实物分配 |
D.方便政府税收,强调农业生产地位 |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其中,商鞅“诱”三晋之人的原因是( )
A.壮大秦国兵力 | B.增强经济实力 |
C.减少改革阻力 | D.削弱三晋民力 |
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 in excess)。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
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
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
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