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家鸡( 2 n 78 )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Z W 型。慢羽和快羽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 D )对快羽( d )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 1 1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_____条W染色体。

(2)等位基因 D / d 位于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所占的比例是_____。

(4)家鸡羽毛的有色( A )对白色( a )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 1 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公鸡存在_____种表型。

(5)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卵巢退化,精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某鸡群中有 1 只白色慢羽公鸡和若干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已知 W W 基因型致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研究小组选择一株健壮的、处于生长期的绿色植物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将植株置于室外一密闭玻璃罩内培养,用传感器对玻璃罩内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所测气体为____ ,该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24小时后,有机物总量变化应为 ,判断的依据是
②图1中B点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植株的 ,此时图2所示叶肉细胞中正在进行的过程有____(填字母)。
(2)分别选择该植株不同比例的叶片进行完全遮光处理,在适宜光照下检测未遮光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淀粉含量,结果如下图3、4所示。

①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
②随着遮光叶片比例上升,未遮光叶片光合速率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原因是
③由此推测,摘除花、果实等非光合作用器官,叶片中光合产物含量____,对光合作用产生 作用。
(3)取该植株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g),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B(g),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C(g)。则圆片叶肉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为 (g/h)。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对其食物种群的利用情况,图乙表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食物种群的同化量即____________,也是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由食杨种群流向植食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序号表示)。
(2)图乙中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由图乙可以看出,杂食动物与植食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若杂食动物的食物由原来的草与植食性动物各占一半调整为2:1后,则杂食动物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下列有关草原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②信息传递只可发生在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
③信息传递不利于调节生物间的关系
④信息传递有助于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⑤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4)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演替。当草原的害虫增加时,食虫鸟的数量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鸟类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可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因此,对特定区域鸟类数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环境的变动及其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种)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次生杂木林
55
11.5063
灌丛
51
16.3581
农田
21
3.9417
人工马尾松林
23
14.3857

(l)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属于__________,该组成成分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渠道增多,功能更加完善。
(2)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及人工马尾松林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
(3)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最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___;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
(4)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_________。
(5)鸟类数量的调查方法有多种,以下可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计数鸟的鸣叫②计数鸟巢的数量③样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计数)④样线(带)法(是指观察者沿着固定的线路活动,并对所见到的样线两侧的鸟进行计数)⑤物种丰富度法(是指数算鸟种后,制作鸟种名单,并从鸟种名单了解该地区的物种程度)⑥标志重捕法

如图是相关人体稳态部分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表示促进,一表示抑制,GnRH、LH、FSH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甲中睾丸酮的含量在小于正常范围时GnRH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乙可知,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免疫细胞接受的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信号分子。若该免疫细胞为T细胞,当其受损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简述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平均值如下表: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墨丸酮
吸毒者
23岁
4年
1.4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岁
0年
0g/d
4.66
6.6
6.69

从表中说明吸食毒品最可能影响图甲中____________(器官),使其受损,导致睾丸酮分泌量减少。为了验证吸毒者睾丸酮分泌量低的原因是睾丸也受损,可将其体内LH和FSH补充到健康人正常水平。若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吸毒者的睾丸受损。

为研究河豚毒素的致毒机理,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I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lO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请回答相关问题:

(1)微电极刺激神经元A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某种物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无影响。从Ⅱ、Ⅲ组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可能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____________内流,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幅度更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拔牙时疼痛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____________形成痛觉。为减弱疼痛,医学上可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___________类药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