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 A. |
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
| B. |
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
| C. |
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
| D. |
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
|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些表明
| A.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 |
| B.太平天国政权已转为封建政权 |
| C.清朝用封建思想腐蚀太平天国 |
| D.洪秀全已经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 | B.产品上交国库 |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兴办学校教育 |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
| C.扩大资本输出 | D.割占中国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