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
内涵 |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
多民族的交融 |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 |
外来文明的吸收 |
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
雅与俗的互动 |
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 |
以复古为革新 |
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 |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这段论述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据此,顾炎武
A.认为分封制比郡县制进步 | B.认为郡县制比封国制进步 |
C.主张应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 D.反对过度地削弱地方权力 |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淸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人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A.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髙 |
C.商业已成为社会主导产业 | 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
制度文明是制度建设的结果,又通过制度建设及其过程体现。回答第2〜3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史实符合黄宗羲观点的是
A.秦朝在全国设立郡县 | B.汉朝实行编户制度 |
C.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 | D.宋朝在各州设通判 |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提髙行政效率 | B.减少财政开支,防止地方割据 |
C.管辖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 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
南宋张孝祥《湖湘以竹车激水诗序》载:竹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水,髙则泻水”。此诗记载了下列生产工具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