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但立法法本身也需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修正。继2015年第一次修改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对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事项进行了调整,增加“基层治理”,并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 )
①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②扩大设区的市立法权限,适应地方创新治理的实际需要
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立法质量
④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应当按照法定职权开展立法工作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③④ |
.电器电子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大量废弃淘汰的电器电子产品又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启示我们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C.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 D.要摒弃求异消费心理 |
“面子”一词,有着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消费领域,面子的影响也随处可见。这种“面子”型消费,归根结底是虚荣心在作祟。“面子”型消费主要属于
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 B.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
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 D.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
从漫画《议价》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
A.不可能和价值相一致,并不能反映价值 |
B.完全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 |
C.能灵活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
D.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
B.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C.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D.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
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