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约16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发现了青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于是选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驯化出小米。随着小米的广泛种植,先民逐渐形成以小米种植兼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4500年,小米经中亚传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传到希腊、荷兰等地,从而走向世界。从此,在世界历史上,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粟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有“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的咏叹,苏东坡更赋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句。小米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英语称小米为millet,它来自中古法语,中古法语又来自拉丁语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学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欧语mele,是“压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细小,无法计数,于是有了million(百万)一词。这不仅能够反映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也可以佐证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事实。

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

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1)根据表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 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材料二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中共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我国民本思想在春秋时期就产生了,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1)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材料二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 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