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表格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冰川朝向 |
2006年 |
2015年 |
||
数量(条) |
面积(km2) |
数量(条) |
面积(km2) |
|
西北 |
18 |
22.3 |
19 |
21.9 |
北 |
12 |
13.4 |
12 |
12.9 |
东北 |
13 |
89.6 |
13 |
87.9 |
东 |
12 |
64.5 |
13 |
63.6 |
东南 |
5 |
9.4 |
5 |
9.1 |
南 |
5 |
72.9 |
5 |
72.2 |
西南 |
6 |
8.0 |
6 |
8.2 |
西 |
11 |
22.0 |
11 |
21.8 |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
A. |
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
B. |
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
C. |
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 |
D. |
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
(2)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
A. |
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 |
B. |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
C. |
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
D. |
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
(3)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
A. |
保持稳定不变 |
B. |
处于退缩状态 |
C. |
正向山麓延伸 |
D. |
处于扩张状态 |
下列四幅图中,其所示范围内可能有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图所示环流系统中,由人类活动形成和违背热力学原理的环流分别是 ( )
A.①和② | B.②和③ |
C.②和④ | D.③和④ |
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读图,完成以下问题。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
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 B.季风 |
C.纬度位置 | D.海陆位置 |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传递声音信号 | B.进行地质探矿 |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 D.测量山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