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如图为青衣江沿线各阶地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毛家坝T5、T4、T3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 )
| A. |
不断加快 |
B. |
不断减慢 |
| C. |
先变慢,后变快 |
D. |
先变快,后变慢 |
(2)影响栗子坪和阳坪现有阶地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 A. |
河谷陡缓 |
B. |
海拔高低 |
C. |
流量大小 |
D. |
基岩软硬 |
(3)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 )
| A. |
往四川盆地方向变化 |
| B. |
往青藏高原方向变化 |
| C. |
由东西往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变化 |
| D. |
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往东西变化 |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 B.区域结构的影响 |
| C.区域竞争的影响 |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
读三大经济地带发展比较图,完成22~24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②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带抓住机遇,大力招商引资,经济迅猛增长
③中、西部地带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④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东部地区特有的优势是( )
| A.矿产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
| B.海岸线漫长,利于对外贸易 |
| C.林业和海洋渔业发达 |
| D.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 |
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正确叙述是( )
| A.东部地带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有海岸线 |
| B.技术创新能力强是东部经济地带各地共同的优势 |
| C.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
| D.环渤海经济地带的经济腹地是指华北地区 |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20—2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
|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 D.干旱和大风现象 |
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 B.修水平梯田 |
| C.深耕改土 | D.造林种草 |
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
|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
|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
|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读图回答15-18题
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
|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
|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
|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
|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 D.黄河是“地上河” |
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
| B.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
| C.中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
| D.三条路线中,西线的工程量最大 |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②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③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④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