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
B. |
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
C. |
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
D.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这说明了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极大化是出发点 |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世纪90年代,德国工人的开支,要用25%缴房租,用25~30%吃饭之外,还有45~50%的节余。法国工人工资比第二帝国时期工资提高了70%。在1896年后,工人基本上都制作了节日礼服,也常到咖啡馆和舞厅去消费了。这表明德法两国
A.逐渐消除阶级差别 | B.人们生活得到改善 |
C.在向福利国家发展 | D.工人阶级进步性消失 |
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证据的是
①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②巴黎公社革命 ③十月革命胜利 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
C.《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 D.《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