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糖尿病显著增加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研究团队发现在胰岛素抵抗( IR )状态下脂肪组织释放的外必囊泡( ATEV )中有高含量的 miR93p (一种 miRNA ),使神经细胞结构功能改变,导致认知水平降低。图1示 IR 鼠脂肪组织与大脑信息交流机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神经冲动传导至时,轴突末梢内的______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______打开,突触后膜电位升高。若突触间隙 K+ 浓度升高,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

(2)脂肪组织参与体内血糖调节,在胰岛素调控作用下可以通过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IR 状态下由于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____________,降血糖作用被削弱。图1中由②释放的③经体液运输至脑部, miR93p 进入神经细胞,抑制细胞内______。

(3)为研究 miR93p 对突触的影响,采集正常鼠和 IR 鼠的 ATEV 置于缓冲液中,分别注入 bc 组实验鼠, a 组的处理是______。 2 周后检测实验鼠海马突触数量,结果如图2。分析图中数据并给出结论:____________。

(4)为研究抑制 miR93p 可否改善 IR 引起的认知障碍症状,运用腺病毒载体将 miR93p 抑制剂导入实验鼠。导入该抑制剂后,需测定对照和实验组 miR93p 含量,还需通过实验检测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玉米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籽粒大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籽粒的发育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1)研究者获得矮秆玉米突变株,该突变株与野生型杂交, F1 表型与___________相同,说明矮秆是隐性性状。突变株基因型记作rr

2)观察发现,突变株所结籽粒变小。籽粒中的胚和胚乳经受精发育而成,籽粒大小主要取决于胚乳体积。研究发现,R基因编码DNA去甲基化酶,亲本的该酶在本株玉米所结籽粒的发育中发挥作用。突变株的R基因失活,导致所结籽粒胚乳中大量基因表达异常,籽粒变小。野生型及突变株分别自交,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Q基因在玉米胚乳中特异表达,为进一步探究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对Q基因的调控作用,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Q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1。

综合已有研究和表1结果,阐述R基因对胚乳中Q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4)实验中还发现另外一个籽粒变小的突变株甲,经证实,突变基因不是RQ。将甲与野生型杂交, F1 表型正常, F1 配子的功能及受精卵活力均正常。利用 F1 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统计正常籽粒与小籽粒的数量,结果如表2

已知玉米子代中,某些来自父本或母本的基因,即使是显性也无功能。

①根据这些信息,如何解释基因与表2中小籽粒性状的对应关系?请提出你的假设。

②若 F1 自交,所结籽粒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假设。

啤酒经酵母菌发酵酿制而成。生产中,需从密闭的发酵罐中采集酵母菌用于再发酵,而直接开罐采集的传统方式会损失一些占比很低的独特菌种。研究者探究了不同氧气含量下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及相关调控,以优化采集条件。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密闭发酵罐中会产生___________ CO2 。有氧培养时,酵母菌增殖速度明显快于无氧培养,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采集是指取样并培养4天。在不同的气体条件下从发酵罐中采集酵母菌,统计菌落数(图甲)。由结果可知,有利于保留占比很低菌种的采集条件是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采集酵母菌时 O2 浓度的陡然变化会导致部分菌体死亡。研究者推测,酵母菌接触 O2 的最初阶段,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 H2O2 )浓度会持续上升,使酵母菌受损。已知 H2O2 能扩散进出细胞。研究者在无氧条件下从发酵罐中取出酵母菌,分别接种至含不同浓度 H2O2 的培养基上,无氧培养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结果。请判断该实验能否完全证实上述推测,并说明理由。

4)上述推测经证实后,研究者在有氧条件下从发酵罐中取样并分为两组,A组菌液直接滴加到 H2O2 溶液中,无气泡产生;B组菌液有氧培养4天后,取与A组活菌数相同的菌液,滴加到 H2O2 溶液中,出现明显气泡。结果说明,酵母菌可通过产生__________以抵抗 H2O2 的伤害。

食物过敏在人群中常见、多发,会反复发生,且可能逐渐加重。卵清蛋白(OVA)作为过敏原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OVA-Ab),引发过敏反应。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供体)的脾细胞转移给缺失TB淋巴细胞的免疫缺陷小鼠(受体),通过系列实验,探究OVA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

1)脾脏是_______细胞集中分布和特异性免疫发生的场所。

2)用混有免疫增强剂的OVA给供体鼠灌胃,B细胞受刺激后活化、分裂并_______3个月后,通过静脉注射将供体鼠的脾细胞转移给受体鼠,然后仅用OVA对受体鼠进行灌胃,数天后,检测受体鼠血清中的OVA-Ab水平(图中组)。IV组供体鼠不经灌胃处理,其他处理同组。比较组结果可知,只用OVA不能引起初次免疫,组受体鼠产生的OVA-Ab_______免疫的结果。

3)如图所示,脾细胞转移后,II组受体鼠未进行OVA灌胃,III组供体鼠在脾细胞转移前已清除了辅助性T细胞,其他处理同1组。在脾细胞转移前,各组供体鼠均检测不到OVA特异的浆细胞和OVA-Ab。分析各组结果,在组受体鼠快速产生大量OVA-Ab的过程中,三种免疫细胞的关系是_______

4)某些个体发生食物过敏后,即使很多年没有接触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仍会很快发生过敏。结合文中信息可知,导致长时间后过敏反应复发的关键细胞及其特点是_______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灭菌的方法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由实验结果可知,菌株C生长的最适碳源是______;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_

4)若以制糖废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5)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其意义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 1 红色 2 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

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