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某纳米抗体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运用重组酶技术构建质粒,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进行 扩增片段 与片段 时,配制的两个反应体系中不同的有____________,扩增程序中最主要的不同是______。
(2)有关基因序列如图2。引物 应在下列选项中选用______。

| A. |
|
| B. |
|
| C. |
|
| D. |
|
(3)将 产物片段与线性质粒载体混合后,在重组酶作用下可形成环化质粒,直接用于转化细菌。这一过程与传统重组质粒构建过程相比,无需使用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
(4)转化后的大肠杆菌需采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筛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有______。
| A. |
稀释涂布平板需控制每个平板 个菌落 |
| B. |
抗性平板上未长出菌落的原因一般是培养基温度太高 |
| C. |
抗性平板上常常会出现大量杂菌形成的菌落 |
| D. |
抗性平板上长出的单菌落无需进一步划线纯化 |
(5)为了验证平板上菌落中的质粒是否符合设计,用不同菌落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 和 进行了 扩增,质粒 的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如图3。根据图中结果判断,可以舍弃的质粒有______。

(6)对于 产物电泳结果符合预期的质粒,通常需进一步通过基因测序确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________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
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 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 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 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表.
|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
水草 |
无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
20 |
遮光* |
100 |
80 |
60 |
40 |
20 |
|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
浅绿色 |
X |
浅黄色 |
黄绿色 |
浅绿色 |
浅蓝色 |
蓝色 |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________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________(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________.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 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 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 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