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
表
|
货物 比重 年份 |
甲 |
乙 |
丙 |
丁 |
|
1871~1873 |
2.8 |
30.2 |
0.9 |
0.9 |
|
1881~1883 |
5.8 |
22.8 |
0.3 |
1.1 |
|
1891~1893 |
14.6 |
20.5 |
5.9 |
1.8 |
|
1901~1903 |
18.6 |
19.7 |
4.2 |
1.7 |
|
1909~1911 |
12.8 |
16.7 |
4.8 |
3.0 |
|
1919~1921 |
9.6 |
18.4 |
2.4 |
5.0 |
| A. |
钢铁 |
B. |
棉纱 |
C. |
米 |
D. |
棉布 |
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 “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
|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
下图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 |
| B.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
| C.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
|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
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幼稚病,要么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反对封建势力,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要么缺乏必要的反帝斗争的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属于后者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戊戌变法 |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
|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 D.京剧表演虚拟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