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建成。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考察站是科考队员在极端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最基本的支撑平台和后勤保障设施。拓展新的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是加深南极考察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1)秦岭站位于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首个面向_____(大洋)扇区的考察站。与地处南极内陆地区的昆仑站相比,该站的区位条件更有利于开展_____(环境)观测与研究。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 -50 ,年平均降水量 55mm ,年平均风速 1718m/s ,最大风速可达 100m/s 。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下图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照片(a图为整体照片,b图为局部照片)。

2)简要说明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_____


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现场建造之前,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及预组装。

3)秦岭站现场施工时间短,这与南极地区__________等有关。同时,为了减少对南极地区的干扰与破坏,秦岭站现场施工面积小,这体现了_____的建站理念。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发展绿色原生态农业、现代高效农业,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东、西部存在自然环境差异,乡村振兴之路也有所不同。下图为河南省地形示意图。

材料二:重渡沟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区。早期,村民以砍竹挖矿为生,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1999年起,当地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目前已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材料三:沈家村位于河南省东部华北平原,土地平整、肥力较好,是全国重要的小麦产区。沈家村在种植普通小麦的基础上,推广优质小麦,村民高兴地说:“咱家的麦子不仅能蒸馍,还能做面包了!”目前,沈家村正在建设新一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逐渐从规划走向现实。

自然环境差异

(1)河南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方地区,重渡沟位于沈家村的___________方向。

(2)读图可知,河南省东、西部存在自然环境差异,东部沈家村海拔在____________米以下,地势低平,以种植业为主;西部重渡沟地处___________,早期以砍竹挖矿为生。

重渡沟:生态环境变化

(3)早期重渡沟村民砍竹挖矿,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易引发___________(写出一种地质灾害)等。

(4)1999年起,重渡沟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改善了___________,增加了经济收入。

沈家村:农业现代化

(5)从地形、土壤其中一方面简述沈家村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沈家村的麦子不仅能蒸馍,还能做面包主要是依靠_________(选填“推广农业机械”或“培育优良品种”)。

家乡:乡村振兴

(7)重渡沟和沈家村都利用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你认为对凉山州乡村振兴更具借鉴意义的村落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古老山脉,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由于秦岭南北的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材料二: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以秦岭命名,是绵延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精神象征。

材料三:图1为秦岭—淮河一线示意图,图2为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示意图。

秦岭的意义

(1)地形: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北部的地形区①为___________。

(2)气候: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___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是亚热带与___________带的分界线,也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河流:秦岭是长江流域和___________流域的分水岭。

(4)农业生产: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___________方的分界线,该线以南地区耕地以___________为主,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

秦岭站的意义

(5)南极考察的意义: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大量的固体___________资源,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___________”。

(6)秦岭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科考布局的空白,秦岭站是中国面向②______洋扇区的第一座南极考察站。

(7)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

生态环境

(8)前往南极旅游的游客登陆南极大陆前,所有携带和穿着的物品必须进行真空除菌、消毒并清洁鞋底;登陆后必须与企鹅保持距离,不可主动靠近其5米的范围;严禁踏足有苔藓覆盖的土地等。以上对游客在南极登陆采取的措施,其意义在于保护___________。除此以外,你认为游客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___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中国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其中马达加斯加长期以来都与中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面积广,但产量低,经过中国农业技术专家们多年努力,成功培育出多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耐旱、抗洪、高产的优质杂交水稻。目前马达加斯加已成为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

材料二:图1为马达加斯加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马达加斯加的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判读位置

(1)半球位置:马达加斯加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___半球;

(2)海陆位置:马达加斯加东临___________洋,西隔___________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

(3)经纬度位置:穿过马达加斯加的特殊纬线是___________,该国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带。

自然环境

(4)地形:根据图1中等高线判断,马达加斯加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___________高___________低;

(5)气候:根据图2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甲地是___________气候,乙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其降水特点是一年分___________两季;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丰富,主要是受___________(选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地形”)因素影响。

城市及分布

(6)马达加斯加的首都是___________,其经度大致是48°E,纬度大致为___________;马达加斯加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

农业生产

(7)受气候的影响,甲地的杂交水稻具有抗洪的特性,乙地的杂交水稻应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特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去年暑假,绥化市的小张同学一家体验了一次雪域高原之旅。那里奇异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图为我国的青藏地区图。

1)青藏地区在A________高原上。该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2)图中阴影部分是_______地区,是长江、_______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3)在那里,他们看到了被称为高原之舟________

4)中华民族一家亲。当地居民热情好客,给小张一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族,雪顿节是他们的重要节日。

5)根据小张同学介绍,他们随身携带了防晒霜、防紫外线眼镜、防晒帽等物品,是因为那里日照充足,太阳辐射_______

读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____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2)东线工程:主要利用________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3)中线工程:目前从________水库引水,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4)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__(选填时间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