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信用”的现代意义
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名句,都强调了“信”的意义与价值,而信用就是从这一传统美德中发展而来的。
②信用是什么?信用是因履行承诺而取得的信任长时间累积的结果,是我们过去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还是人人可以尝试的自我管理的行为模式。信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关系的产物,社会个体和群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建立一种信用关系。
③信用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能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而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信任与仁爱、友谊、交流一样,是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社会极易出现裂痕。只有建立互信,社会方能正常地运行、发展。
④现代社会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信用体系。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受信对象、授信主体、信用中介和信用环境。受信对象通常指的是债务人,即那些接受信用并同意在未来某个时间偿还债务的个体或实体。授信主体往往指债权人,即那些提供信用并有权要求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个体或实体。信用的成败取决于受信对象能否守诺践约和授信主体的判断是否正确,二者的互动是信用关系的基础,这种互动关系体现了信用双方在信用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信用中介是联系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纽带,如法律规约和信用工具。在信用交易中,信用中介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加了信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信用卡作为一种信用工具,使得消费者可以先消费后还款,同时也让银行能够通过信贷扩大其业务。信用环境包括社会信用意识、信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它对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行为产生外部约束和激励。良好的信用环境能够降低信用风险,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⑤区别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信用打破了以面对面互动为主的地域性关联,改变了以习俗、道德为主的维系方式,更加强调技术基础、理性基础,超越特定行业、领域,涵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传统社会中,信用往往局限于个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信用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已经扩展到整个经济体系并推动经济发展。如今,电子商务平台依靠对消费者信用的评估,提供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服务,让消费者能够即时享受商品和服务,获得方便快捷的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企业来说,信用体系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融资渠道,如供应链金融,使得资金流转更加灵活,支持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在传统社会中,信用主要依靠道德和社会规范来维系,而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能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有助于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让社会治理更为精细、更加精准。如个人信用评分系统,通过分析个人借贷、支付习惯、社会媒体行为等多方面的数据,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一旦个人失信,比如逾期还款,就可能会在各种生活领域受到限制:不能乘坐飞机、高铁或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等。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提高了政府监管的效率。
(1)下列对“信用”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用要以诚实、信任为前提条件。 |
B. |
信用的建立需要长期履约的累积。 |
C. |
信用是对自我行为管理的尝试。 |
D. |
信用产生于社会交往关系之中。 |
(2)下列对信用体系中四个要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受信对象作为债务人在信用活动中能否守诺践约,对信用的成败影响重大。 |
B. |
授信主体在信用交易中与受信对象一样,也要具有自己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
C. |
信用中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来保障信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D. |
信用环境通过约束、激励受信对象和授信主体的行为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
(3)结合第⑤段内容简要概括信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文学类文本阅读
火车侠
火车侠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一个人。
我记得是在高中的某节课上,我正被讲台上的老师念叨得昏昏欲睡,旁边一个女生悄悄地问我:"你知道火车侠吗?"我说:"动画片吗?"她摇摇头:"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男生。"我一头雾水,她说:"下课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那天我目睹了火车侠的真容。在人满为患的操场上,一个瘦弱矮小的男孩,穿着不合身的、土气的藏蓝色粗布上衣,在跑道上旁若无人地奔跑,嘴里不停发出类似火车开过时的"呜呜"声。周围聚集了很多像我一样慕名而来的人,大家哄笑,大喊着"火车侠"三个字。
据说,火车侠第一次展现他的才智,是在地理老师的课堂上。地理老师是个学识渊博的老头,上课时经常会提供好些课本以外的知识。那天他照例有点海阔天空,把学生的思绪引向一些非常偏僻的县级地名,刚要一个接一个,像葡萄一样串连而出。这时,火车侠举手了:
"老师,我知道!"
全场寂静。地理老师沉默了几秒钟,随即大手一挥:"好吧,你来代替老夫开火车!老夫正好进站休息一下。"
"呜呜呜……""一列火车"开上了讲台,所有人都愣住了。火车侠开始在黑板上画细细的轨道,他把地理老师所说的县级站点全部画了下来,甚至连站点的间距似乎都是按比例计算出来的。火车侠一举成名。
在同学们好奇又崇敬的追问下,火车侠拿出一本词典那么厚的文件夹,里面夹着一叠粗糙、廉价的练习本,每一页都画满了火车﹣﹣火车头、车厢、车座、车轮、铁轨、操作室、货架……他告诉同学们,很小的时候,母亲带他第一次坐火车,从此他念念不忘,连做梦都梦到自己坐火车时的场景。对火车陷入深深的迷恋,于是他开始去记忆中国的铁路图,开始画火车,模仿开火车。
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东西,对吧?我喜欢摇滚乐,我哥们儿喜欢NBA,坐在我后面的姑娘喜欢纯文学……可我至今没见过任何人,像火车侠喜欢火车那样,那么痴迷,那么执着!
多年以后我工作了,有一次和同事吃午饭,大家聊起了各自学生时代的故事,我给他们讲了火车侠的故事。也是在那天晚上,夜深人静,我打开电脑,试图搜索一些与火车侠相关的信息。
我还真的找到了!在留言栏看到很多留言,不只我一个人,很多人都还记得他,我甚至找到了火车侠自己发的照片:还是那么瘦,却精神了不少,穿着一身制服站在一列火车前。
他现在是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07期,作者夏阳,有改动)
(1)"火车侠"对火车的痴迷和执着,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2)"我"和地理老师在本文起什么作用?
(3)"最特别"的人,后来"是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你从中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论述类文本阅读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增加。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这一段是演讲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出来?
(2)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得职业的趣味,请分别为每方面用一个词语概括。
(3)本文已把"乐业"的道理说透,为什么在结尾的地方还要两次引用孔子的话?
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材料四: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3)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4)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
①目前,来自海上的恐怖袭击、海盗、走私以及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 因此,对于濒海国家来说,完善的海岸监视和防御系统成为海岸线上不可缺少的"眼睛"和"耳朵"。高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代海岸监视手段已不再是传统的观测塔,而是向着高技术、多平台、多手段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出现了陆、海、空等多种海岸监视系统。
②海岸监视雷达是海岸监视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它采用了短脉冲的窄波束,配备高增益天线,以提高系统的远距离监视灵敏度和分辨率。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海岸监视系统不仅需要能够发现目标的雷达,还需要能从多个船只中识别出真正有用目标的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系统每分钟可处理2000条信息,每2秒钟更新一次数据。另外,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信息很容易添加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雷达图片上,有效弥补雷达盲区和因干扰或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信息缺失,扩展系统的实际覆盖范围。为了使犯罪分子防不胜防,布置在海边的监视系统必须要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方便快捷的机动海岸监视系统。
③海岸监视系统还需要借助水下传感器。它可以将水下需要探测的目标与海洋生物或海面反射等干扰物区分开。操作人员综合主动成像声呐和被动声呐提供的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性质。
④在所有的海岸线海空监视系统中,最有名的是美国的海军空间监视系统。该系统是美海军航天司令部空间监视中心负责操纵的,由3座大功率发射站和6座接收站组成。整个系统可监视4 8 0 0公里海岸线,监视范围从海岸线向外延伸达16 0 0公里。
⑤卫星定位系统也是监测海岸线的一个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导航定位与数字通信基本功能可以有机结合,通过装配在舰船上的用户终端为舰船导航。同时利用系统特殊的定位体制将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传送至指挥所。通过完成移动目标的动态可视化显示以及指挥指令的发送,实现海岸移动目标的指挥监控,达到有效地确定非法目标位置的目的。
(1)文章以"严密监视海岸线的'千里眼'"为题有什么好处?
(2)通读全文,看看第②段与第③段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3)陆地海岸监视系统包括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4)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美国制造的"衣萨特"雷达的天线孔径达5.5米~7.5米,能承受速度高达每秒78米的狂风,可安装在高塔上进行远距离、超远距离监测。
(5)高科技的发展在服务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少于两个)。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拾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 啊!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 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 。
(2)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3)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小说最后一句写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 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