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此规定( )
A. |
限制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自由 |
B. |
解决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 |
C. |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 |
D. |
赋予了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特权 |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这表明我国
①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不容侵犯
②公民的民主权利、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
③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立法权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王某因索债无果而将3名债务人关在一间房子里。王某的行为
A.侵犯了3名债务人的财产所有权 |
B.侵犯了3名债务人的人身自由权 |
C.依法维护了自己的经济权利 |
D.没有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
下列有关普通法律与宪法的叙述中,不符合宪法精神的是
①违反宪法的法律对人们有约束力
②普通法律的制定要以宪法为依据
③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法律效力相同
④对于抵触宪法的法律,人们可以自由选择遵守或不遵守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这表明法律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
D.只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力武器 |
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因琐事与室友黄洋不和,实施投毒行为,导致黄洋死亡。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案件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漠视他人生命就会遭受刑法处罚 |
B.对自己、他人不负责任会付出代价 |
C.死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附加刑 |
D.要增强法治、责任意识,珍爱生命,依法律己和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