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

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D.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2)请说说尾联运用的抒情方式及表达的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此句深刻内涵的理解。

(3)仔细阅读这首诗,说说诗人的变化。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释】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睦郢二州刺史。③紫蒲:紫色的蒲草。④水槛:临水的栏杆。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诗人夜归看到了明月、岩石、木桥、    、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

(2)“桥响犬遥吠”表现了月下村舍怎样的氛围?试作简要分析。

(3)“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同年的父辈为年伯。②包大中丞括:包括,人名;大中丞,官名。③些小:指官职卑微。④吾曹:我们。

(1)这首诗首句有何作用?

(2)结合最后一句,说出全诗寄予了作者什么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