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夕阳西下,莲花湖湿地公园的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
B. |
一个时代需要一些怀揣理想的人,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地做学问,干事业。 |
C. |
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向他们喜欢的运动员表达内心由衷的赞赏。 |
D. |
颁奖典礼上,小州同学意外得到了一本心仪很久的书,真是妙手偶得啊!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小张说到莫言的作品时,如数家珍,越说越有劲儿。 |
B.毕竟,管鲍之交,少如凤毛麟角;琴台知音,更是旷古罕见。 |
C.从那时起,她开始把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缝进一个个小布艺里,开始享受创作的过程。 |
D.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是通衢大道,坦荡如砥,可真实的人生既有一马平川,也有崎岖小径……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书中的内容包括教你如何做手工,如何玩降落伞、摩托艇……。 |
B.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为自己赢来真正的荣誉。 |
C.宋代诗人李弥逊“春日即事”一诗中的“网”字,用得极妙。 |
D.当我们只能羡慕却无法静下心来等待一朵花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遗失了最初的美好?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诘责(jié)凄惨(qī)尴尬(gǎ)诚惶诚恐(chén) |
B.觅食(mì)繁衍(yǎn)凛冽(lǐn)期期艾艾(qī) |
C.博识(bó)睥睨(bì)污秽(huì)拖泥带水(ní) |
D.嫦娥(é)胆怯(què)蜿蜒(yán)一撮灰(zuǒ) |
比较下列加点词在文言文和日常用语中的意思,选出不同的一项。( )
A.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完成一笔交易 |
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爱的孩子 |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他的表现真有些莫名其妙 |
D.长烟一空——我们一家人都去旅游了 |
阅读《苏州园林》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1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颗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看到美的享受。
3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下面对第1自然段介绍“花墙和廊子”在园林中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使亭台与轩榭在布局上显得合理。 |
B.使景物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
C.花草和树木的配合,使景致更加错落有致。 |
D.使景物层次变得少了,显得很单调。 |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 |
B.第2自然段通过选取的几幅小景,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案美。 |
C.第3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
D.选文中“大多”“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