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发展】
2024年1月17日,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某校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开展探究式学习。
材料一:《报告》第一部分是烟台市2023年工作回顾。老师从《报告》中摘选出三个关于“工作开展”的小标题(见表格左列),同时让同学们搜集整理了烟台市2023年成绩单(见表格右列)。
工作开展 |
序号 |
成绩单 |
以高质量过万亿为目标奋力冲刺 |
①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激活发展引擎,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活动 ②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烟台昂首挺进万亿级城市行列 ③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7.4% ④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⑤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全国首推政务服务改革用语规范 ⑥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
|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创新进取 |
||
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增进福祉 |
(1)请将成绩单内容与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对应。(只填写序号)
(2)材料一表格中“工作开展”的理论依据有哪些?
材料二:《报告》第二部分主题为“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走在前”。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新的定位,为此烟台市将采取一系列举措。以下是老师整理的部分内容:
★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叫响“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城市品牌。★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挺起烟台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产业脊梁。★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生活”绿色低碳转型,实施零碳供暖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
(3)阅读材料二思考,“烟台举措”将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的王甦菁,是天生的脑瘫儿。面对命运的魔咒,他没有沮丧、沉沦,而是靠着“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信念,唱出了高昂激越的自强之歌。他先后修完了从小学到大专、本科课程,现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最新一届国际生物识别大会所邀请的10位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研究生中,他是国内唯一的受邀者。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网友,被誉为“中国版的霍金”、“21世纪的张海迪”。
(1)挫折和逆境会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造成这种影响的关键是什么?
(2)“向王甦菁学习”,你打算怎样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
材料一:2013年11月29日广州市城管委组织今年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广州正式启动垃圾计量收费试点,越秀区广东省民政厅宿舍、海珠区黄埔村、天河区云龙苑等6个社区为试点小区,计量收费的方式分为按袋和按桶两种方式。可回收物均按照市场价进行有偿回收,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不收费。
材料二:在一些发达国家是非常重视垃圾回收利用的。以2010年生活垃圾统计数据为例,美国垃圾回收利用率是33%,日本是20%。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率则更是高达75%,它的最终处理处置方法是多样的。例如把大量园林垃圾处理后再利用,如果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余热回收利用率高,也将算为回收利用。对于家庭生活垃圾德国采取单独收集进行生物处理办法,主要进行好氧堆肥处理或者厌氧消化处理,有机物资源化利用效果好。德国共有1916座堆肥与厌氧消化处理设施。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低密度的中小城市,特别是距离使用肥料的农田较近,且有足够农田来接纳这些肥料的地区。德国还形成了谁污染谁负责的制度,规定生产和销售者也要承担回收义务。
(1)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重视垃圾回收利用?
(2)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所见所闻给正在起步实施的垃圾回收处理提至少三点建设性的建议。
材料一: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关领导人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具体成就见下表:
① |
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 |
② |
覆盖城乡的公共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免费开放。 |
③ |
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发挥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
④ |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框架。 |
⑤ |
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
⑥ |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 |
(1)从材料一种你能解读到哪些信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总体布局定义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结合材料二完成下表。(填序号即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总体布局 |
经济建设 |
政治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 |
生态文明建设 |
五年来的成就 |
⑤ |
(3)有人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中,教育和科技具有基础性、向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请运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一:天、地、人,共同铭记这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课,于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开讲。神舟十号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天空授课。浩瀚壮阔的中国太空第一课,从苍茫宇宙向中华大地点燃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梦想。
材料二: 2013年6月17日,在德国莱比锡开幕的2013年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上,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54.9千万亿次,持续计算速度达到每秒33.86千万亿次,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什么?
(2)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两院院士晶绪说:“如果年轻一代对科学技术不感兴趣,只想着当官当企业家赚钱,我想中国不可能强盛。”请你谈谈学校应如何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012年12月21日,“汉语盘点2012”揭晓仪式在北京举行,2012年汉字中,“梦”脱颖而出。“梦”代表着这一年中国实现的很多梦想,也象征着一些有待实现的愿望。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化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无限愿景,“梦”字囊括。 “大国崛起,民族复兴”2012奏响中国梦的宏大篇章。这一年,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梦, “中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有梦的中国人。
(1)本世纪头20年和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
(2)看到日益强大的中国,有些外国人称赞:“中国真发达!”。此时,你应向他们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那么你应对他们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