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烟台的小明对校园中的日晷进行了观测。以下是他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拍摄的照片。按拍摄时间早晚将照片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② |
C. |
②③① |
D. |
③②① |
(2)古代人类利用日晷测定时刻,主要运用了( )
①一天中太阳位置与晷针影子位置的关系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与晷针影子长度的关系
③地球自转原理
④地球公转原理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3)如果该日正午晷针影子在一年中最短,此后两个月内烟台( )
①昼长夜短
②天寒地冻
③作物生长旺盛
④路灯处于一年中耗电较高的时段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台湾岛的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不知从哪天起,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转眼间就醉了大半个中国”.如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社策划的“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四条寻秋路线中,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是()
A.路线Ⅰ | B.路线Ⅱ | C.路线Ⅲ | D.路线Ⅳ |
路线Ⅰ经过的地区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是()
A.藏族、壮族 | B.壮族、维吾尔族 |
C.蒙古族、回族 | D.藏族,维吾尔族 |
路线Ⅲ穿过了乙山脉,以该山脉为分界线的是()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③亚热带和暖温带④畜牧区和农耕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沿路线Ⅳ寻秋的摄影师,到达甲地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大漠孤烟直 | B.小桥、流水、人家 |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句话反映了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 | B.季节性 | C.周期性 | D.科技条件 |
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主要是受()
A.地形的影响 | B.气候条件的影响 |
C.经济条件的影响 | D.技术水平的影响 |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行,首次开通四列旅游专线。关于入藏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需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 | B.须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 |
C.选择冬季旅游最好 | D.需准备较为保暖的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