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微血管密度和GAT1蛋白含量是影响某种脑部疾病的重要因素。为探究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该病的效果,某科研团队用45只患病大鼠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注:药物OX对该病有治疗效果。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将患病大鼠分组时,要做到_______。甲组的作用是_______。
(2)据表可知,与甲、乙组相比,丙组大鼠走迷宫耗时_______,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效果_______,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
(3)为评估丙组大鼠是否已治愈,实验需增设______大鼠组为丁组。
(4)银杏叶提取物成分复杂,剂量效果未知,请提出一个进一步的研究思路:_______。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在我们泸县有些地方叫“地虱子”)。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纸盒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纸盒两侧的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1只 |
2只 |
4 |
7只 |
3只 |
阴暗 |
19只 |
18只 |
16只 |
13只 |
17只 |
请回答: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5.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关于本实验探究的思考:
(1)如果在纸盒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2)若要探究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在设计该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我市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时,选取5个干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戊,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其中戊瓶中是煮熟后并冷却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如图,放置一段时间后,你认为:
(1)以上装置中种子能萌发的是瓶;
(2)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的装置是;
(3)丁瓶种子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这一条件,戊瓶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
(4)小组中有些同学认为,节约起见,每个瓶中放一粒种子就够了,你同意这一做法吗?
,理由是。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l)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探宄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静置两分钟,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在此实验中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目的是。
(4)分析结果,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做完实验后,怎样处理鼠妇?。
如图表示两个加塞的广口瓶,甲瓶内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内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瓶在温暖的地方己放置了一昼夜,将燃烧的小段蜡烛伸入甲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填"熄灭"或"继续燃烧")。
(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甲瓶中的种子会吸收空气中的,将种子内的有机物分解为气体和,这种气体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的特性。
在完成"探究腿也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后,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实验中装淀粉液和唾液(或清水)的两支试管要保持37℃的恒温一定时间产生了疑问,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
组别 |
加入的物质 |
处理 |
温度 |
时间 |
加碘液后的现象 |
甲组 |
淀粉液+2ml唾液 |
搅拌 |
37℃ |
10min |
|
乙组 |
淀粉液+2ml唾液 |
搅拌 |
80℃ |
10min |
变蓝 |
丙组 |
淀粉液+2ml唾液 |
搅拌 |
0℃ |
10min |
变蓝 |
请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上述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选择的变量是.
(2)操作时,兴趣小组成员用A、B、C三支试管各取适量且等量的淀粉液,用D、E、F三支试管各取2ml唾液.将D试管中的唾液倒入A试管定为甲组,E试管中的唾液倒入B试管定为乙组,F试管中的唾液倒入C试管定为丙组.搅拌均匀后将甲组、乙组和丙组的试管分别放入37℃、80℃、0℃的恒温保箱中10分钟.他们的操作有错误,请改正错误之处:.
(3)滴加碘液后,甲组的实验现象是.
(4)分析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5)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