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杜甫有六首诗作入选。请根据下图内容和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是根据上图内容得出的有关“教材所选杜甫诗歌”的四条结论,其中两条结论有误,请找出并修改。
①创作地点范围宽 ②作品主题类型丰 ③教学使用功能多 ④教材各册覆盖广
错误项:______,修改为:______
错误项:______,修改为:______
(2)请结合上图内容,补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每空不超过15个字)
语文教材里所选的六首诗歌,串连起了诗圣杜甫颠沛而光辉的一生。从公元736年到公元770年,杜甫用______彰显了他飞扬的青春,又用一地落花暗喻了______。安史之乱里,他在长安城的春天凝望残破的山河,______,他在古秦州的月下思念离散的弟兄,他还在芙蓉国的秋雨里呼求庇身的广厦……读他的诗,也在读他的人,我们既感受到他人生的颠沛,更_______。
(3)下面三个研究杜甫诗歌的论文题目缺少主标题,请仿照示例,结合上图内容,任选两个,从作品主题的角度为其添上主标题。(句式、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
①以《春望》《月夜忆舍弟》为例
②以《江南逢李龟年》《月夜忆舍弟》为例
③以《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示例:“凌绝顶”之理想与“庇天下”之宏愿——以《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同在异乡别样情——以《望岳》《江南逢李龟年》为例
选择:______ 标题:______
选择:______ 标题:______
依据如图,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中秋节放假安排。
下面文段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 )传承人类文明。①___有了这根接力魔棒,②___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成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的是赫尔岑的这句话: 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1)下列填入文段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浓缩在书本中,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
B.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当作交班的嘱托
C.作为礼物欢迎我们,浓缩在书本中,当作交班的嘱托
D.作为礼物欢迎我们,当作交班的嘱托,浓缩在书本中
(2)依次填入文段①②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虽然 |
②但是 |
B.①如果 |
②那么 |
C.①由于 |
②所以 |
D.①不仅 |
②而且 |
(3)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书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bá ①涉,经历惊心动魄的"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 ②陆在火星表面。这是 甲的场景,这是令人自豪的时刻。
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表明了中国航天人执着勇毅的探索精神。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长途星际飞行存在不确定性。中国航天器首次登陆火星,就毫发未损过关,令世界 乙。这背后,是地外行星软着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保驾护航;这短短几分钟,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卓越创新的智慧。
此次实现火星的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巡视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跨越,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再接再厉, 丙 ,我们就一定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 (A.跋 B.拔)
② (A.zhē B.zhuó)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 (A.振聋发聩 B.振奋人心)
乙 (A.惊叹 B.惊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
②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
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短片第二部分,讲述正阳门的沧桑历史。下面是同学们写的文字稿,请帮他们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正阳门的前身是元大都的丽正门,明代改名为正阳门,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末,起义军兵临北京,正阳门的守卫弃城投降,沉重的千斤闸形同虚设,①__________清末,厚重的城墙没挡住八国联军的枪炮,在城楼上设岗巡逻的竟已是外国士兵。那时在民间流传的歌谣"今日正阳门左右,外人随意立高墙",诉说的正是这段屈辱的历史,②__________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正阳门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 曾经的礼仪之门失去了皇家威严,曾经的防御系统也土崩瓦解。龙车凤辇、黄柄华盖的洪大场面已经消失,原来只有皇帝通行才能开启的正阳门,悄然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正阳门箭楼高挂"欢迎人民解放军"的红色标语。在飘扬的红旗和热情的欢呼声中,正阳门翻开了新的一页。
(1)有同学对①②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流传"应写为"留传"
B."笼"应读为"lǒng"
C."洪大"应写为"宏大"
D."悄"应读为"qiǎo"
(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修改:
2021年,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已确定了包括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在内的14个遗产点。学校组织了"中轴线上多彩明珠"展示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宣传正阳门的短片。
短片第一部分,介绍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所谓"正阳门走龙车",就是指此门只供皇帝出入。
正阳门还曾是京师锁钥。当时的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它们形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城楼供守城将领登高瞭望,指挥作战;箭楼在城楼正前方,开有箭窗,用于防御、射击;瓮城将城楼与箭楼连为一体,形成对城门的保护;闸楼则建于瓮城之上,其门洞上方的千斤闸重约1990公斤,在敌军进犯时可起到重要防御作用。
(1)短片第一部分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片头,来体现正阳门的特点。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
(2)同学们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钥"的义项有:①锁;②钥匙;③闭锁,关闭。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锁钥"在这里的意思是
【甲】进入京城的通道【乙】军事防御屏障【丙】沉重的千斤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