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这( )
| A. |
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
B. |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
| C. |
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 |
D.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
| A. | 九一八事变 | B. | 西安事变 |
| C. | 七七事变 | D. | 重庆谈判 |
下图反映的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历史事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是()
| A. | 南昌起义 |
| B. | 井冈山会师 |
| C. | 遵义会议 |
| D. | 红军会宁会师 |
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和影响是()
| A. | 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
| B. | 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 |
| C. | 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
| D. | 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
"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A. |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
| B. | 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
| C. | 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
| D. | 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
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
| A. | 闭关锁国政策 | B. | 重农仰商政策 | C. | 对外开放政策 | D. | 休养生息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