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515日是2024年“全国低碳日”,某班开展了主题为“共建绿色低碳城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京津冀地区释碳量比对图

材料二为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深化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天津市自2022年就启动了“无废城市”建设,努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如积极推动京津冀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及清洁运输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地方碳市场建设,推动区域碳普惠项目互通互联。

材料三天津市在“双碳”实施战略上进行科技创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工业、交通、农业、能源等领域,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材料四天津市发布《2024年天津市节能降碳倡议书》,倡议全体市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主动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坚持开展“光盘行动”,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优先选择绿色出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从释碳量数据变化和三省市差异两个角度写出你的结论。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市在共建绿色低碳城市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提示,完成下面题目:
提示:香甜的瓜汁、可口的果茶、清爽的冷饮……随着夏天的来临,各种自制饮料的销售开始火爆,但是经检验,部分自制饮料中存在着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

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右图的内容
概括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

据报载,记者在果茶店里询问加了哪些添加剂,有位老板理直气壮地说:“加什么样的添加剂,是我们的商业秘密,不能告诉你!”对这样的老板,你打算对他说些什么劝告的话?

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对关联词语,写一段不少于50字描写某人神态动作的话。
A组:文绉绉黝黑正襟危坐颔首低眉长吁短叹无可置疑
B组:不仅……而且……宁可……也不……

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
材料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摘自歌曲《龙的传人》)
材料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探究的结果是:
我选,探究的结果是:
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句,悟出的道理是:

人们常说数字是枯燥乏味的,看看下面表格中的数字或许会让我们浮躁的心变得清醒些。阅读后,回答问题。

作家
相关数字
鲁迅
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述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胡适
全集44卷,字数2000万字
彼得·德鲁克
出版39本书,其中85岁到95岁出版10本书

仔细阅读表格,你有什么感悟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根据句式和修辞仿写两句话:(共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如果我是,我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