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孙中山在其撰写的《实业计划》中提出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系统构想,其中包括中国实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即公路);在全国普遍建设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在沿海沿江建设商埠、商港、渔港;发展钢铁业、水泥业、矿业、农业;等等。
——摘编自张海鹏《论孙中山的发展观及其思想史意义》
材料二: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的发展?
(2)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在实业发展规划中,对哪些领域提出了现代化构想。
(3)综上所述,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成就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从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历史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其中的三幅浮雕。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虎门销烟。请问这件事件发生在哪一年?领导者是谁?为什么把它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系列浮雕中的第一个内容?
(2)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3) 图二再现了金田起义的壮丽场景,领导这场起义的历史人物是谁?美丽的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历史上它曾有多个名字,太平天国在这里定都后,将其称作为什么?
(4)图三为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这次革命的旗帜是什么?
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纷纷独立,不久成立了哪一政权?该政权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1分)《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1分)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 (2分)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1分)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指的是什么? (1分)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2分)
(5)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1分)
归纳整理,回答问题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④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仓皇逃离北京
⑤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1)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4 分)
(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中的哪一内容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以史为鉴,你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从1840年-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签订了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得工具,中国逐步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深渊。
请回答:
(1)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得第一次较量是哪次战争?结果怎样?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马关条约》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完全沦为殖民地的条约是什么?
(3)在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的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的输入呈现什么趋势?
(2)英国把鸦片输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3)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4)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