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举行“文物里的中国”导览活动,同学们现场作了文物介绍,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红山玉龙】我是一枚玉龙玦,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我的造型古朴,线条粗犷。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把我制成了蜷曲的龙形。五千年岁月悄然而过,我依然保持着腾空飞舞的轻jié( )姿态,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
【何尊】①我是青铜器何尊,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______。②主人铸造我时,把“宅兹中国”等文字镌刻在我的内胆底部,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③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④如今虽然我光泽暗淡,但我身上的铭文将先人的荣光,展示在你们眼前。
(1)请为“红山玉龙”介绍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古朴( )
轻jié( )
(2)请结合语境,解释两则介绍词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①融合
②丰功伟绩
(3)填入“何尊”介绍词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巧妙绝伦 |
B. |
名副其实 |
C. |
多多益善 |
D. |
相得益彰 |
(4)“何尊”介绍词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5)请你根据以下资料夹信息,为铜镜作现场介绍。要求:使用铜镜的口吻介绍,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
你来到了“文化园”,迎面是一则倡议书,请你补充倡议内容,并修改一处格式错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 甲 (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 乙 (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松柏苍郁(yú) 风尘仆仆(pú) |
B. |
松柏苍郁(yù) 风尘仆仆(pú) |
C. |
松柏苍郁(yú) 风尘仆仆(pū) |
D. |
松柏苍郁(yù) 风尘仆仆(pū) |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
(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
(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填空。
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
诗句 |
家国情怀 |
作者作品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士们在悲壮惨烈的战斗中忘身报国的忠心 |
李贺 《雁门太守行》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士用命,不畏战事频繁 |
王维 《使至塞上》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愿望 |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诗人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志向 |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虽辞官归乡,诗人仍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
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内容。
学《论语》,理解孔子安于贫穷追求精神满足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读《孟子》,敬仰孟子在生命与道义不能兼得时的选择——__________(成语);“扶摇而上”“鲲鹏展翅”,那是__________(人名)笔下的逍遥姿态;“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那是《礼记》描述的社会理想。
笔走龙蛇的汉字,你是否认识?浩如烟海的典jí( ),你读过多少?诸子百家,经千载磨砺,仍字字珠玑,熠熠生辉;唐诗宋词,任寒来shǔ( )往,犹气韵生动,声声入耳。中华文化,哺育心灵成长,构建我们的精神世界。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1)典jí( ) (2)寒来shǔ( )往
(3)千载____(A. zǎi B. zài) (4)哺育____(A. fǔ B. b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