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植物的感夜运动是指某些植物叶片的昼夜节律性运动,每天晚上叶片闭合,第二天再打开。具有感夜运动的植物大多通过叶枕完成该运动。叶枕是叶基部膨大的部位,内有可改变形状和大小的运动细胞。受光照、温度、内部物质等多种因素的调控,多种无机盐离子及水分子可进出运动细胞,其膨胀收缩导致了叶片的张开闭合。
具有感夜运动的植物叶片常出现一种有趣的昆虫损伤模式:叶子上有对称的洞,这是因为昆虫在树叶折叠时以树叶为食。科学家由此受到启发,探索能否在植物化石中发现这种损伤,进而研究感夜运动的进化史。我国科研团队在一种已灭绝的大羽羊齿类植物化石(约3亿年前至2.5亿年前)上发现了这种昆虫损伤的独特模式。随后在更多的化石标本中也发现相同的昆虫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化石不仅可以推断动植物的结构,还可以推断其行为特征,未来我们可以从化石标本中破译古生物的更多生物学特征。
(1)叶枕运动细胞中控制多种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A. |
细胞壁 |
B. |
细胞膜 |
C. |
细胞质 |
D. |
液泡 |
(2)无机盐离子进出叶枕运动细胞导致其膨胀收缩,进而使叶片张开闭合。这体现了无机盐离子( )
A. |
能调节生命活动 |
B. |
能作为载体运输水分 |
C. |
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
D. |
是构成化合物的重要成分 |
(3)科学家常用豆科植物研究感夜运动,下图是部分豆科植物的分类图解,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
合欢 紫檀 |
B. |
合欢 绿豆 |
C. |
紫檀 豇豆 |
D. |
绿豆 豇豆 |
(4)下图叶片上的小圈代表昆虫损伤,其中不能作为该植物具有感夜运动的证据是( )
A. |
|
B. |
|
C. |
|
D. |
|
(5)分析上述资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某些植物的叶片可进行昼夜节律性运动 |
B. |
多种非生物因素会影响植物的感夜运动 |
C. |
植物的感夜运动在2.5亿年前就已出现 |
D. |
不能根据化石推断出动植物的行为特征 |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由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片?
下列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①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个部分组成
②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③将一粒玉米种子纵切后,在切面滴碘液,整个切面都变成蓝色
④种子中的子叶发育为叶,胚芽发育为芽,胚轴发育为茎,胚根发育为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从细胞结构来分析,主要决定于:
A.细胞壁 | B.细胞核 | C.细胞质 | D.细胞膜 |
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 | 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 C.叶片面积大 | D.具有厚的角质层 |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人均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 |
B.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
C.过度放牧,使草原退化、沙化 |
D.森林生态系统中针叶树种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