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成果丰硕的十年。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在18日举行的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关心的问题。

1)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沿线国家青少年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①为什么说“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

②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有150多个,这条“人间正道”能与这些沿线国家共享哪些“成果和机遇”。

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认为,参加这样的国际交流活动,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具备怎样的素质。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材料说明我们必须实施什么战略?(2分)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
(2)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建设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4分,从国家和青少年两个角度回答)

在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中,150多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靠血肉之躯,拧成一根“大绳”,跨过六车道宽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在空中搭起生命救援线,成功救出被困的上百名群众。在听到致谢、看到酬金时,他们却轻轻摇头:“这是我们的本分与良心!”他们的言行彰显了暴雨中挺起的“中国脊梁”。
(1)暴雨中挺起的“中国脊梁”是什么精神的集中体现?
(2)结合实际谈谈我们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

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参观了瑞士爱因斯坦博物馆。瑞士学生问李克强,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李克强说,爱因斯坦的经历表明,创新所创造的财富不可估量,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欢迎瑞士和欧洲企业到中国投资。
(1)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实施什么发展战略?
(2)为使自己有更多的创新思想火花闪烁,你将如何去做?

在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带着未断奶的孩子参会的蒋敏代表尤为引人瞩目。在汶川大地震中,作为警察的她强忍着失去包括两岁女儿和母亲在内的10名亲人的巨大悲痛,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因劳累过度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被誉为“中国最坚强女警察”。2012年5月,她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之后,试着向会务组申请带孩子来开会,两天后她得到肯定的答复。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她白天利用会前和午休时间喂奶,然后把孩子交给家人,到会场参加讨论或与其他代表交流;晚上把孩子哄睡后,她又开始为第二天的会议做准备。
(1)上述材料中,蒋敏扮演了哪些角色,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4分)
(2)我们应怎样向蒋敏学习,做负责任的人?(6分)

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大人的事,我年龄还小,与我关系不大。
判断:(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