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成果丰硕的十年。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十年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在18日举行的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各自关心的问题。

1)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沿线国家青少年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①为什么说“一带一路”走的是“人间正道”。

②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有150多个,这条“人间正道”能与这些沿线国家共享哪些“成果和机遇”。

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认为,参加这样的国际交流活动,需要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具备怎样的素质。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勇立潮头

材料一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从首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综合改革,安徽始终站在农村改革的潮头。

1)安徽始终站在农村改革的潮头,这说明了什么?

◆聚焦发展

材料二 2022年4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努力实现“十四五”期间全产业链产值2.568万亿元。

2)这一实施意见体现了安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的追求?

◆法润江淮

材料三 在山城宁国,游客可持法治旅游地图“打卡”法治景区;在皋陶故里,景观石上镌刻着的法治格言具有穿越古今的不朽魅力;在淮北临涣,法言法语在升腾缭绕的茶香中走进人们心里……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徽风皖韵”法治文化在江淮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徽风皖韵法治文化润江淮的意义。

◆家乡建设

某镇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决定实施村庄清洁和绿化工程,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该镇政府将相关工作主动作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请你结合上述勇立潮头”“聚焦发展”“法润江淮三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价该镇政府的工作。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后,我国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某班同学围绕这三大工程开展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资料。

“西电东送”工程

开工时间:2000年11月。

工程简介:这项工程把西部丰富的煤炭、水能资源转化成电力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不仅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带动了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也有力支援了我国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西气东输”工程

开工时间:2002年7月。

工程简介:这是中国线路最长、供应覆盖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天然气管道工程。自正式投产以来,已累计输送天然气超7000亿立方米,既为东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清洁能源,又增加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收入,也改善了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

“东数西算”工程

启动时间:2022年2月。

工程简介:“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东数西算”工程是指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它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同时,也给西部发展开辟新路。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每1元的算力投入,可以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

材料二 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并填写的学习任务单。

工程

不同点

相同点

西电东送

调配的是电力资源。

数字时代,算力同电力、天然气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它们都是为了解决_______________而实施的战略工程。

西气东输

调配的是天然气资源。

东数西算

调配的是数据、算力。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写在学习任务单的横线上。

A.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B.

城镇化水平不高

C.

区域发展不平衡

2)运用所学,说明实施这些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活中,人们对尊重的认识和感受是多样的。

运用所学,谈谈你对尊重的理解。

让公益走进生活。

某校公益服务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整理图书。周末,在公园宣讲节能环保知识。节假日,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寒暑假,在小区垃圾桶前值守,引导居民对垃圾科学分类;到博物馆做志愿者……

“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有时也有点累,但让我懂得了做一件事需要坚持!”

“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到很快乐。”“得到别人表扬,我感到很自豪。”回顾参加过的公益活动,同学们感到有付出更有收获。

运用所学,说明参加公益活动有什么收获。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奏响“共同富裕”新乐章。

【蝶变之路】

温州H村,原是无资源、无产业、无发展环境的“三无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领导下,通过“村企合作”改革,走出了一条乡村蝶变之路,成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

(1)根据材料,概括H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振兴之举】

H村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倡导绿色生产,推广铁皮石斛高标准种植,打造四季飘香的百果园。充分利用科技,引进人才,重点延伸铁皮石斛产业链,研发冲剂、日化品等深加工产品。建设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石斛展览馆、文创园,打造高品质的乡村文旅项目。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H村发展举措的合理性。

【领路之人】

走共同富裕路,就是百姓的“中国梦”。圆梦,离不开领路人。

身为共产党员,他致富不忘乡亲,投入数亿资金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村企合作”带动乡村发展。

身为党支部书记,他为了H村的发展,带领40余名党员奋战在工作一线,紧盯施工现场、频繁走访村民、组织工作夜谈会、举办石斛观赏节、解决闲余劳动力就业……

乡村振兴路上,这样的领路人还有很多。

(3)以“中国梦”为主题写一段话,向领路人致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