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与英法美三国关系的变化( )
| A. |
证明了“一边倒”方针的胜利 |
B. |
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 C. |
说明了全方位外交活动的开展 |
D. |
反映了两极对峙格局的终结 |
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 姓名 |
生卒 |
家庭背景 |
事迹 |
| 方长裕 |
1909—1937 |
家庭富裕,曾捐建当地学校 |
淞沪抗战时,驾意大利进口飞机一次炸毁日机10多架,中弹坠毁 |
| 翁心瀚 |
1917—1944 |
父亲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 |
战争爆发时,赴印度接受飞行培训,在云南打击日军时油尽坠毁 |
| 周启多 |
1914—1940 |
大户人家,父辈在天津做生意 |
作为学员,在昆明主动请缨驾机迎敌,不幸中弹坠毁 |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
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
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国民政府做了抗日国防准备
“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从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
|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
| 1921~1935: |
|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
|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
|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
|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
|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
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A.察举制的实行 |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 C.科举制的推行 | D.军机处的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