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意大利的一位贵妇人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现在有时间的人却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他就失去了时间。”15世纪初,佛罗伦萨的一位银行家说:“谁更善于使用时间,谁就能战胜别人。”这反映出当时( )
| A. |
教皇权威遭到彻底否定 |
B. |
“因信称义”受到普遍尊祟 |
| C. |
世俗追求冲击宗教观念 |
D. |
“天赋人权”思想广泛流传 |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
|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
|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
|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
| 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
|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
| 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
阅读下面的中央政府支出统计表[据《世界发展报告(1993)》],以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教育 |
医疗 |
住房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 |
三者共占总支出的% |
占GNP的% |
||||||||
| 份年 |
1980 |
1991 |
1980 |
1991 |
1980 |
1991 |
1980 |
1991 |
1980 |
1991 |
||
| 美国 |
2.6 |
1.7 |
10.4 |
13.8 |
37.8 |
28.7 |
50.8 |
44.2 |
11.02 |
11.18 |
||
| 英国 |
2.4 |
3.2 |
15.5 |
13.3 |
30.0 |
31.8 |
47.9 |
48.3 |
18.30 |
18.45 |
||
| 法国 |
8.6 |
6.9 |
14.8 |
15.3 |
46.8 |
46.4 |
70.2 |
68.6 |
27.59 |
29.98 |
||
| 德国 |
0.9 |
0.6 |
19.0 |
18.1 |
49.6 |
48.9 |
69.5 |
67.6 |
21.06 |
21.97 |
||
A.高福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并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B.英国的医疗福利开支呈上升趋势,实现了“收入均等化”
C.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稳定西方国家的统治秩序
D.四国的社会福利开出占GNP的比重均下降
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以下符合这一做法的有
①新经济政策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④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 A.①④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罗斯福在1934年6月8日的咨文中说:“根据我国宪法,联邦政府所以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增进全民之福利,提供福利所依存的这种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明确职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该法的出台,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B.社会救济问题的基本解决 |
| C.“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 D.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