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抚养未成年人的家庭进行资助的项目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最初主要的救助对象是白人贫困家庭;20世纪60年代后接受救助的黑人贫困家庭大幅增加,1970年该项目的受益人中,黑人占了近一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 A. |
国家干预的减少 |
B. |
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
| C. |
民权运动的高涨 |
D. |
移民问题愈演愈烈 |
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到“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导致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流氓”所依据的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 B.领事裁判权 | C.协定关税权 | D.永久居住权 |
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位于南京长江畔的静海寺里却传来了165下沉重的钟声,这是为了让国人铭记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首先进返南京 | B.清政府在这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
| C.日本侵华制造南京大屠杀 |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解放全中国 |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的含义是
|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 B.对地方官员实行“三岁一易”的流动制度 |
| C.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 D.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