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 )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左图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右图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右图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
| A. |
D5→D6连线方向 |
B. |
D6和D9之间 |
| C. |
D5→D9连线方向 |
D. |
D8和D9之间 |
(2)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
| A. |
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
B. |
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
| C. |
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
D. |
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
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湖岸坡度最大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处位于分水岭 |
| B.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
| C.夏季湖水补给河水 |
| 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 |
下图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地点位于南半球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 B.大气环流 |
| C.地面起伏 | D.天气状况 |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点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
| A.①③ | B.①④ |
| C.②③ | D.②④ |
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置方面表现为()
| A.含沙量小、冰期短 |
|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
| C.水量丰富、落差小 |
|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题。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 B.流程较短 |
| C.春、夏汛明显 | D.冰川补给为主 |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 B.地下水 |
| C.冰雪融水 | D.沼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