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发现基因L能够通过脱落酸信号途径调控大豆的逆境响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编辑基因L,可培育耐盐碱大豆品系。在载体上的限制酶Bsa I切点处插入大豆基因L的向导DNA序列,将载体导入大豆细胞后,其转录产物可引导核酸酶特异性结合基因组上的目标序列并发挥作用。载体信息、目标基因L部分序列及相关结果等如图所示。

1)用PCR技术从大豆基因组DNA中扩增目标基因L时,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异性越______(填“高”或“低”)。限制酶在切开DNA双链时,形成的单链突出末端为黏性末端,若用Bsa I酶切大豆基因组DNA,理论上可产生的黏性末端最多有______种。载体信息如图甲所示,经BsaI酶切后,载体上保留的黏性末端序列应为5'-______-3'5'-______-3'

2)重组载体通过农杆菌导入大豆细胞,使用抗生素______筛选到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植株①∶④。为了鉴定基因编辑是否成功,以上述抗性植株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L,部分序列信息及可选用的酶切位点如图乙所示,PCR产物完全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丙所示。据图可判断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其中纯合的突变植株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中获得1株基因L成功突变的纯合植株,该植株具有抗生素抗性,检测发现其体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有T-DNA插入。用抗生素筛选这个植株的自交子代,其中突变位点纯合且对抗生素敏感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筛选出的敏感植株可用于后续的品种选育。

科目 生物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开花至籽粒成熟,小麦叶片逐渐变黄。与野生型相比,某突变体叶片变黄的速度慢,籽粒淀粉含量低。研究发现,该突变体内细胞分裂素合成异常,进而影响了类囊体膜蛋白稳定性和蔗糖转化酶活性,而呼吸代谢不受影响。类囊体膜蛋白稳定性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开花14天后植株的胞间 CO2 浓度和气孔导度如表所示,其中Lov为细胞分裂素合成抑制剂,KT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已知蔗糖转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单糖。

1)光反应在类囊体上进行,生成可供暗反应利用的物质有______。结合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据图分析,与野生型相比,开花后突变体叶片变黄的速度慢的原因是______

2)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据表分析,与野生型相比,开花14天后突变体的光饱和点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

3)已知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到植株各处。据图分析,突变体籽粒淀粉含量低的原因是______

海南海防林包括本土自然林中的青皮林、人工种植的木麻黄林等,是海岸沿线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回答下列问题:

1)青皮植株高大、分枝茂盛、根系发达。青皮林被当地人称为雨神,表明青皮林除了防风固沙外,还具有______的生态功能(答出1点即可)。

2)石梅湾青皮林中,青皮的相对密度为 0.93 ,其他树种为 0.07 ,说明青皮在该群落中处于_____地位。在青皮种群数量中,幼苗占 53% ,幼树占 40% ,成树占 7% ,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型。

3)海南有多个不同的青皮种群,若将其他种群的青皮引入石梅湾青皮林,可提高石梅湾青皮种群的_____多样性。

4)外来物种木麻黄能释放出化学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生长,这是木麻黄林稳定性低的重要因素,原因是_____

5)为了提升海防林的稳定性,促进人工木麻黄林逐渐转变为本土自然海防林,从群落演替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海南优越的自然环境适宜开展作物育种。为研究抗稻瘟病水稻的遗传规律,某团队用纯合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甲、乙、丙分别与易感稻癌病品种丁杂交得到 F1 F1 自交得到 F2 ,结果见表。不考虑染色体互换、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等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是两性花植物,人工授粉时需对亲本中的_____进行去雄处理。

2)水稻的抗稻瘟病和易感稻瘟病是一对相对性状。实验①中,抗稻瘟病对易感稻瘟病为_____性。实验②中,这一对相对性状至少受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3)实验③中,F2抗稻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F2抗稻瘟病植株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

4)培育耐盐碱的抗稻瘟病水稻对于沿海滩涂及内陆盐碱地的利用具有重要价值。该团队将耐盐碱基因随机插入品种甲基因组中,筛选获得1号、2号、3号植株,耐盐碱基因插入位点如图(注:植株只要含有1个耐盐碱基因即可表现出耐盐碱性状,不含则表现出盐碱敏感性状)。

①据图分析,2号植株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_____种,1个雄配子携带的耐盐碱基因最多有_____个。

②该团队将1号、2号、3号植株分别自交,理论上所得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是_____

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的PD-1结合能抑制CTL的免疫活性,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免疫检查点疗法使用单克隆抗体阻断PD-LlPD-1的结合,可恢复CTL的活性,用于肿瘤治疗。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者以黑色素瘤模型小鼠为材料,开展该疗法与化疗的联合治疗研究。部分结果见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________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

2)黑色素瘤细胞能分泌吸引某类细胞靠近的细胞因子CXCL1.为使CTL响应此信号,可在CTL中导入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后再将其回输小鼠体内,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应定位于CTL________(答位置)且基因导入后不影响CTL___________的能力。

3)某兴趣小组基于现有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思路提出了两种药物设计方案。方案一:将化疗药物与PD-L1 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方案二:将化疗药物与PD-1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你认为方案_______(填“一”或“二”)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

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森林类型之一。

1)用于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热带雨林独特的群落结构特征有_________(答一点)。

2)群落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进行测定,取样面积要基本能够体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的种类(即最小取样面积)。热带雨林的最小取样面积应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北方针叶林。

3)研究发现,热带雨林优势树种通过“同种负密度制约”促进物种共存,维持极高的生物多样性。

①题图所示为优势树种的“同种负密度制约”现象,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填选项)。

a.母树附近光照不足,影响了幼苗存活

b.母树附近土壤中专一性致病菌更丰富,导致幼苗死亡率上升

c.母树附近其幼苗密度过高时,释放化学信息影响幼苗的存活率

d.母树附近捕食者对种子的选择性取食强度加大,降低了种子成为幼苗的概率

e.母树附近凋落叶阻止了幼苗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

A.

abd

B.

ace

C.

bcd

D.

cde

②“同种负密度制约”维持热带雨林极高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热带雨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这一观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