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备乘》原名《北徼汇编》(徼,边界),成书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后意外被毁,1881年才得以整理刊刻。此书虽以传统考据为主,却被视作一部与“新学”“时务”相关的著作而引起士人广泛关注。这折射出( )
| A. |
边疆危机加深促进了学风转变 |
B. |
守旧势力对西学仍有抵制态度 |
| C. |
宗藩关系解体引发了思想革新 |
D. |
托古改制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
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A.追求人生自由 | B.追求现实幸福 | C.反对禁欲主义 | D.反对等级观念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的这番言论说明他
| A.重视礼义教化 | B.强调严刑峻法 | C.主张王霸并用 | D.提倡上善若水 |
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17、18世纪发展潮流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工商皆本 |
《海国图志》在国内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只印了千册左右,影响有限。而就在美国侵略日本的1853年,日本人开始翻印《海国图志》,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上述材料说明
| A.日本的民族危机比中国深重 | B.《海国图志》在中国的思想价值不高 |
| C.日本进行变革的社会基础好于中国 | D.近代以来日本不断模仿中国的近代化 |
无论学术界还是广大读者,都一致认为:作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这部著作是